【道家的秘密:人生在世的大多痛苦,是我们没能领悟这复杂的世界…-哔哩哔哩】 https://b23.tv/bhx5Ppf
们生活在一个复杂的世界,一个本可以简单,却被迫复杂的世界,人生在世的大多苦难,几乎都是源于这种复杂,那我们应该如何处世呢?大家好,我是白同学,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复杂的世界。
复杂的世界
人类社会和动物世界,有什么本质区别吗?在庄子看来没有,飞蝉为了在树荫下休息,可以完全不顾自身的安危,螳螂为了捕捉飞蝉,也全然忘记了身后的鸟鹊,鸟鹊在看到螳螂后,注意不到一旁的野兽,野兽在发现鸟鹊后,也察觉不到隐蔽的猎人,而我们就是猎人,在猎人身后又有什么呢?我们也说不清楚,但可以知道的是,他们也处在这个循环之中,这些生物就这样一环扣这一环,彼此牵累、相互争夺,可以为了眼前而不顾身后,说到底,人们本就生活在,一个由利驱动的社会中,之所以我们时常感觉迷茫,大多是因为我们乐忠于,将简单的关系变得复杂,以此来掩盖这种争夺,之所以我们时而感觉痛苦,大多是因为这种复杂,又给少部分人创造了便利,而大多数人,却一如既往的困难。
庄子在宋国讲学时,弟子也问过一个相同的问题,他说宋国的社会发达,但百姓的生活却困苦,不知道自己离开宋国,能否改变这个现状?庄子说:从来都是百姓越多,就越会产生更多的奴隶,眼前的土地越广,就越容易出现征伐,富有的人将赚钱的方法变得繁琐,这样才更容易积累财富,聪明的人将学习的渠道变得困难,这样才更容易驾驭众人,当人们失去了道,就会宣扬好的德行,当人们失去了德行,就会大肆的宣扬仁义,如果仁义再变得虚假,就会有人去推崇礼节,最后再将礼节,装饰成为大道,人们习惯用繁琐来伪装残酷,这是人道的规则,所以其他国家和宋国,又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然后弟子又问: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自处呢?于是庄子,就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有一次,庄子行走于山林中间,路过了一棵参天大树,但是伐木人却在砍伐其他树木,完全不在意这棵大树,于是庄子就问他什么原因,伐木人答:这棵树太过曲折,没有什么用处。庄子感慨的说:这棵树就是因为不成才,所以才能终享天年啊!走出山林后,他们又借宿在了朋友家中,朋友叫童仆去杀鹅款待,于是童仆就问朋友:“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请问要杀哪一只呢?”朋友说:“杀那只不能叫的。”到了第二天,同行的弟子就问庄子:昨日在山林中的大树,因为不成才所以被砍伐,但如今在朋友家的鹅,却因为成才而被杀掉,先生怎么看待这件事呢?庄子开玩笑的说,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好像合于大道,却又并非与大道相合,但是这样,却还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人类的社会,向来都是有聚合就有离析,有成功就有毁败,棱角锋利就要遭遇挫折,身位尊显必然遭受倾覆,有为就会受到亏损,无能则会受到欺侮,所以只要在这其中,又怎么能免除劳累呢?有人说自己不在乎名利,但却一直在被名利所困,有人说自己渴望名利,但却一直都得不到名利,他们之所以痛苦,是因为被名利控制,而不是在控制名利,这就如同材与不材一样,在这种人为创造的对立关系中,又怎么能解决根本问题呢?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役使外物,而不被外物所役使,没有了世俗的规范,才能超脱俗世的牵累,这里的内容有些复杂,我们再接着往下看。
虚己空船
有一个名为市南宜僚的人,去拜见鲁候,却见鲁候正面带忧色,于是市南宜僚就问:“国君为什么如此忧愁呢?”鲁候说:“我学习了先君的治国方法,继承了先君的事业,我整日勤勤恳恳的治国,时刻都身体力行,却还是未能免除灾祸,这个是为什么呢?”市南宜僚说:“你消除忧患的方法太浅薄了!你看那些皮毛丰厚的白狐,和满身花纹的野豹,他们整日都栖息于山林之间,静心在岩穴山洞,他们白天居息,夜晚狩猎,活的如此的小心翼翼,却还是不能免除各种机关陷阱,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们本身没有错,是它们身上的皮毛带来祸端,如今整个鲁国,不就是给你带来祸端的皮毛吗?”于是鲁候就问:那应该怎么办呢?市南宜僚说:遥远的南方有个城邑,城中有个建德之国,那里的人没有私欲,过的质朴,他们生时自得而乐,死时安然而葬,我希望国君能够舍弃国政,也去到这个地方。鲁候又问:那里没有酒乐,道途艰辛,我又怎么能过去呢?万一没有食物,那又该怎么办呢?市南宜僚说:所以统治他人的人必定受劳累,受制于别人的人必定会忧心,自身的处境无法改变,但我们却可以改变心境。
一个人在乘船渡河的时,如果看到前方,有一只正在撞来的船,那他一定要高声提醒,可要是接连提醒几次,这只船都没有变动,那他一定会破口大骂,甚至要弄翻这只撞来的船,结果船撞来之后他才发现,原来是个没有人的空船,于是他怒火全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这就奇怪了,不管船上是否有人,它都造成了同样的结果,但你的情绪,却在于其上是否有人,贪图权位、享受名利,就必定会带来祸端,但如果能像空船一样虚己处世,不被外物所控,又有什么能够伤害到你呢?
在东海中生活着一种鸟,它的名字叫作意怠,它飞得很慢,就好像是要停止一样,总要处在鸟群之后,栖息时挤在鸟群之中,遇到食物,也总会吃鸟群剩下的,所以它在鸟群中不会被排斥,人们也不会去伤害它,因此它才能免除祸患,长得笔直的树木,总是会先被砍伐,甘甜的井水先遭枯竭,过分依恋外物,就如同孔子依恋名声一样,用心装饰自己的才干,显得自己与众不同,格外的注重礼节,来彰显别人的无礼,毫不掩饰的炫耀,就像是举着太阳和月亮走路,这样又怎么能不出现祸端呢?但是如果能像意怠一样,懂得什么时候韬光隐患,懂得什么时候隐藏荣誉,能够不被同类所厌恶,这样不就免除了祸端吗?
君子之交
我们常说“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这句话真的是在说交友吗?既然是出自庄子,那就一定没有那么简单;孔子有一个好友,叫作“桑雽”,是春秋末期的隐士,有一次孔子问桑雽,他说:“我在鲁国被驱逐了两次,在宋国被伐木的人侮辱,在卫国被人家擦去足迹,在商周之地还穷困潦倒,我倡导好的观念,却遭受了这么多灾祸,亲朋好友越发的疏远,弟子友人也纷纷离去,这是为什么呢?”桑雽说:“在贾国有个名叫林回的财主,曾得到了一块价值连城的碧玉,后来贾国沦陷后,林回却舍弃了碧玉,背着婴儿逃跑。”于是就有人议论,说他是为什么呢?为了钱财吗?初生婴儿才值多少钱?那是害怕被拖累吗?一个婴儿不是更拖累吗?你说他是为什么呢?孔子摇摇头,后来林回说:“价值连城的玉璧和我利益相连,但婴儿却和我天性相连。”接下来是重点,以利益相连,遇上困难、灾祸时就会相互舍弃,可与天性相连,遇上忧患和伤害则能相互包容,于是就引出了这句“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大凡无缘无故,与你相近的事物,最终也会无缘无故的离散。
当然这则寓言,不是真的让我们抛弃玉璧,而是说因为自然结合的事物,之间就会有一种长久而稳固的关系,但是因人为因素结合的事物,之间只能产生短暂和脆弱的关系,小人和玉璧,就类似于财富和地位一样,他能够带来一时的快感,但是却并不能长久,在这个飘荡且复杂的人间中,必然要时常破碎,但婴儿和君子,就类似于四季和日夜一样,这种自然的变化,能够长久的伫立在世界之中,永远都不会停息。
今天这一期是庄子的山木,听起来确实比较繁琐,但归根结底,可以总结成两个字,该如何面对复杂的世界呢?虚己,直译的话就是虚化自己,什么意思呢?首先我们要明白,这个世界是无解的,是参差不齐的,当我们个人的观念,与这个庞大而杂乱的世界碰撞时,必然会引起情绪的波动,所以我们有喜怒哀乐,所以有时会出现情绪失控,就比如你特别喜欢一部电影、一首歌曲,或者是某个人物,又或者是生活习性,当我们听到,与自己特性相反的负面信息时,则会感觉到被侵犯,感觉到厌恶,甚至是愤怒,但实际上,每个人大不相同,我们很难去更改他人的喜好,他不喜欢,这是一个正常的感受,而你感觉被侵犯、被激怒,则只是因为你自身的执念,当我们能够放下执念时,这个就是虚己,我们人生之中的大多痛苦、大多愤怒,都是因为这样那样的执念,他有不喜欢的执念,你有喜欢的执念,他的痛苦源自于他的执念,同样你的痛苦,也是源自于自己本身,这几年我们总说明星塌方,将执念建立在外物之上,就如同追星时的疯狂一样,外物总是存在太多不确定性,总是稍纵即逝,所以我们,也不可避免的要受到伤害。
因此庄子说,像空船一样虚己,才是最好的解脱之道,有人会说这是明哲保身,但那些整天,叫嚣着改变世界的人,他们又真的做到了吗?世界的循环,真的曾停止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