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一词是日本启蒙哲学家西周翻译过来的,在《百一新论》中首先用汉文“哲学”来翻译“Philosophy”一词。随着新学的兴起,由维新派领袖梁启超(说法不一)率先引入中国,“哲学”一词由是在我国书报杂志中开始使用,并且很快取代了“玄学”、“形而上学”等不准确的名词,成为通用术语。“哲学”古希腊本意是“Philosophy”,其涵义是“爱智慧”或者“智慧学”,哲学内容包罗万象,涉及一切人类智慧之学,最常见的有本体论、宇宙论、方法论、道德论、知识论等等。

站在西方哲学家的角度,看看他们是如何理解哲学的。

亚里思多德认为,“哲学这一门科学的任务是探讨存在者之所以为存在者(being qua being)以及存在者作为存在者所具有的各种属性。”(《亚里思多德全集第1卷》)这里所说的“存在者之为存在者”指的正是包含着一切存在者的存在或一切存在者所以为存在者的理由——终极原因”(同上)。

黑格尔认为“‘哲学就是哲学史’,哲学之所以就是哲学史,乃是因为哲学史是一种哲学发生发展的过程”(《哲学史讲演录》)。黑格尔认为:哲学是一种特殊的思维运动,哲学是对绝对的追求。“哲学以绝对为对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小逻辑》)。

爱因斯坦认为: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哲学显然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十八世纪德国著名浪漫派诗人、短命天才诺瓦利斯认为:哲学是全部科学之母,哲学活动的本质原就是精神还乡,凡是怀着乡愁的冲动到处寻找精神家园的活动皆可称之为哲学。

马克思说: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的精华……一部西方哲学史,就是寻找“重要问题”及对自以为是的重要的问题的回答及对错误问题和回答的纠正、反对、回答及对回答的再回答、再反对、再纠正和再回答。

休谟消解了西方传统的实体观和理性观,把康德惊醒,康德惊醒之后,将以往的形而上学“予以终结”,康德终结之后,黑格尔再建立了哲学史上最庞大的形而上学体系,黑格尔之后,对传统形而上学的反叛在西方成了趋势和潮流,尼彩反对追求实体、主张流变,卡尔纳普主张彻底清除形而上,胡塞尔继承又突破了传统的形而上学,最后到了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维特根斯坦认的“一切哲学”问题都是伪问题。

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与分析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还有理查德・罗蒂,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得出哲学终结的结论,他们又不约而同地得出“转型”是哲学的最佳出路。

站在中国思想家的立场或者是哲学家的立场,看看他们是如何理解哲学的。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提出自己的哲学定义:“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思想”,中外哲学的产生皆起源于疑问。胡适在他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指出:“凡研究人生且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求一个且要的解决”这样的学问叫做哲学。

蔡元培在《图画》中将哲学定义为“哲学之思想,与科学及哲学相随焉。”西学东渐哲学进入中国后,学界发生了中国本土文化中有无哲学的论争。认为中国有哲学的人把哲学定义为: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基本思想。

我们现在关于哲学的定义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认识、改造世界的方法论为研究内容的科学。

中国哲学主要关心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问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个人的自我修养问题。

哲学,就是出于对智慧最深沉的爱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