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k pub (T i) (attr (type Topic)) (edge (supset 自由与局限)))

固执心或者其它名称,

B站病毒传播与谣言传播与保护观念的机制

谣言,病毒,验证,信任,知识

病毒如何感染人的,谣言如何攻破人的心里防线?

人类需要对身处环境有一种控制感,我们不希望自己在现实面前无能为力,无所适从。

人类不能够接受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叙述谬误)

人们都认识有两种基本需求

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有一种一致性需求

(确认偏误)

欺骗

什么是谣言?心理学家总结了谣言的四个特征。

首先,它是一个信息声明。这意味着它不仅仅是人们平时聊天中谈论观点,它暗示这条信息声明在某种程度上的客观事实性。

第二,谣言在流通。很好理解,比如你不把UP主一定很帅这句话打在公屏上而只是在心理默默夸赞的话就不算你是谣言。

第三,谣言是未经证实的或者暂时无法被证实的,也就是你无法确定 这是不是真的。最后一个特征非常关键。那就是谣言必须意味着某些事,这就是心理学家所提到的工具性相关。这是什么意思呢?首先,谣言之所以传播,它服务于某种目的,并且这种目的对你来说是有意义和价值的。在某种程度上它可以“帮助”你,它可以解答的正是你想要知道的。

为什么谣言会一直传播?我们所做的很多事都是为了在现实中获得安全感,而安全感来源于对周围环境的掌控感,人类对不确定性天然的厌恶使那些似真似假的信息有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它可以降低你对周围环境的不确定性,让你体验到你自己营造的虚假的对环境的控制感和安全感。谣言总是在我们最迫切想要了解情况的时候出现,从而让我们觉得我们是了解情况的,知道事情是怎么样发生发展的。因此谣言传播的第一个温床就是不确定性。一项1955年的心理学研究很好的证明的这个论断(SCHACHTER & BURDICK 1955)研究人员将一个班级的某些大学生换走。但是并不向其它学生解释为什么把他们换走。可想而知,没过多久,关于这些学生为什么被换走的谣言开始在学校四起。这个实验给学生们提供了另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学生在环境中天然弱势地位更加深了他们的不安全感,他们的内心都有一个迫切想要知道答案的问题——“为什么被换走?”。正是这样的对答案的心理需要,催化和增长了谣言的传播。除了不确定性,焦虑无疑得以传播的另一个温床,比如一项人格研究表明(BORDIA, P., & ROSNOW, R. 1998)焦虑型人格类型的人更有可能散布谣言。另一项研究(WALKER, CHARLES & BECKERLE,CAROL, 1987)则使一组面试者因为各种不相关的原因感到焦虑而另一组面试者不会受到任何干预。结果表明,感到焦虑的面试者比另一组等等面试者更容易去散布谣言。第三,信息的重要性也会影响谣言的传播,简单点说,人们更愿意散布对他们来说更重要的谣言。在奥尔波特的初代谣言公式中,信息的重要度 乘以 信息的不透明度 等于 谣言的杀伤力。其中不透明程度也就是之前提到的不确定性。很好理解,我们更关心的是发生中国的疫情,而不是美国的流感。还有一点促使人们传播谣言的是,这可能有助于我们提升自我形象和自尊。我们通过传播谣言来将自己塑造成为了解世界动态和情况的人,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自己的位置也有属于自己的群体或者说圈子,而当谣言是针对另一个群体的时候,特别是敌对群体,我们会更倾向于相信它并且传播它。当敌对群体被贬低的时候,我们的自尊感会相应的提高,不难发现,很多谣言都是一个群体针对另一个群体。这被称之为 锲形谣言。说了这么多,可以看出来,谣言传播的背后体现了人们这样那样的心理需要。那么我们只能让那些危害极大的谣言,利用人性的弱点,反过来危害我们自身嘛?当然不是,回到之前的谣言公式,克罗斯在1953年将人们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添加到谣言初代公式当中。他认为人的批判性思维会有效抑制谣言的传播,也就是说一个人足够理性。他判断某件事情很大可能并不是真的。那么他也就很大可能不会告诉别人。无论什么时候,怀疑精神都是非常有价值。笛卡尔在《方法论》中提到的“自明律”认为凡是不能自证的事情则质疑。那什么叫可以自证的事情呢?比如,五角星有五个角,你真好看,我币有了。根据自明律,除了这些明明白白、不证自明的信息的信息,其它所有,都需要被质疑的。虽然这有点极端。但是非常有效。

应对谣言,不要被人性的弱点所绑架,尝试认知和理解。心理上的需要,用批判性思维找到更适合的途径去满足它们。人类最后的骄傲和胜算不只是性向善,还有很重要的是只有人类才具备的怀疑精神和批判性思维。